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探索基因奥秘,CRISPR文库技术全景指南
微驭万物-第二届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前沿与临床应用研讨会
【直播】2025队列多组学研究前沿高峰论坛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8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不吃晚饭有利于代谢健康!北京协和医院研究:每天8小时进食,下午3点以后不要吃!

2023-02-06

北京协和医院毛一雷、杨华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16:8轻断食方案的进食时间控制在6:00-15:00(早段进食)比11:00-20:00(中段进食)效果要好得多,换句话说,不吃晚饭才是轻断食的重点!该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662-5#S...

【Nature子刊】北京协和医学院李贵登、张连军等合作揭示细胞外酸中毒限制单碳代谢以保护T细胞干性的机制

2023-02-02

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李贵登、张连军与四川大学陈路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发表题为“Extracellular acidosis restricts one-carbon metabolism and preserves T cell stemness”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酸重编程T细胞的细胞内代谢和线粒体适应性,并保持T细胞干性。 ...

2023最新!北京大学汤富酬等团队发布单细胞测序技术最新研究成果

2023-01-14

2023年1月11日,北京大学汤富酬等团队合作在《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题为“High-throughput and high-sensitivity full-length 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on 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platfo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第三代测序平台上进行了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全长...

【我的2022】北京中科纳泰医学部副总监马琳:深耕肿瘤精准医学CTC方向,十亿里挑一的“肿瘤捕手”带领CTC行业进入2.0时代!

2023-01-07

自2019年底,转化医学网推出《我的2019》年度思考分享,栏目邀请了行业专家、从业者,聚焦癌症治疗、基因检测、新药研发、精准医学、临床应用等各领域,为大家呈上了2019年度思考盛宴。2020年,《我的2020》年度思考分享适应时代需求,以视频方式全面呈现,传递大咖观点,倾听一线声音。2021年,《我的2021》年度思考分享汇聚众多行业大咖,讲述年度故事,共话疫情下的产业发展...

【Science Bulletin】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清华薛毅/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合作揭示头孢曲松钠的双重抑制作用

2022-12-27

2022年10月27日,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薛毅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分别解析了SARS-CoV-2 N蛋白的NTD和CTD的晶体结构,同时首次解析了NTD与RN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

【BMC MED】北京协和研究团队研究促进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活性的新方法

2022-12-06

近日,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团队进行的研究“Conteltinib (CT-707)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first-in-human phase 1 study”,发表在《BMC Medicine 》上,研究表明,Co...

【Science子刊】液体活检新突破!北京协和研究团队发现可用于肝癌检测的甲基化液体活检方法

2022-11-30

近日,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文章“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mutations and methylations in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tection”,报道了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团队开发的新技术——Mutation ...

即将开播,免费注册 | Nanopore Day活动北京专场将于11月16日线上召开,欢迎参加!

2022-11-15

随着Oxford Nanopore持续向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开放测序,我们多年的创新使得纳米孔测序技术平台更加简单灵活,使用纳米孔测序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Oxford Nanopore和中国的知名专家及科研人员将在本次线上活动上分享纳米孔测序技术更新及其在基因组学、单细胞多组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病原检测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 会议日程与报名方式...

【大咖云集】Nanopore Day活动北京专场将于11月16日线上召开,欢迎参加!

2022-11-09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11月10日在北京线下举办的Nanopore Day活动将顺延至11月16日于线上进行,原定于11月15日广州线下Nanopore Day 活动时间与形式待定,对于因会议延期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随着Oxford Nanopore持续向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开放测序,我们多年的创新使得纳米孔测序技术平台更加简单灵活,使用纳米孔测序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也获得了丰...

《转》访北京大学系统⽣物医学研究所尹玉新教授:10x Genomics单细胞多组学ATAC+基因表达技术与空间技术回顾与展望

2022-11-01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研究本身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假说,另一个是验证我们的假说。假说是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但如何来验证它们?一直以来,我们都需要良好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探索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假说;因而在当...

《转》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旭副研究员:拓展生命的健康年限,我们还有许多事可以做

2022-10-26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达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30%。这意味着我国即将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已推出了“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三大...

线下重聚 | 11月,Nanopore Day 与您相约北京广州

2022-10-24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开发的纳米孔传感技术可对任何长度的DNA/RNA分子进行测序,从短片段到超长片段,它是市场上唯一能够以单一技术对横跨五个数量级长度的DNA进行实时、准确、便捷、可扩展分析的技术。 随着Oxford Nanopore持续向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开放测序,我们多年的创新使得纳米孔测序技术平台更加简单灵活,使用纳米孔测序进行研究的科学...

【Cell子刊】北京大学朱卫国等团队发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靶点

2022-10-10

10月7日,北京大学朱卫国、杨洋与深圳大学田媛团队在Molecular Cell上共同发表了题为“Cytoplasmic SIRT6-mediated ACSL5 deacetylation imped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facilitating hepatic fatty acid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细胞质S...

【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团队等合作揭示肝癌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

2022-09-21

肝肿瘤中最常改变的原癌基因CTNNB1 编码连环蛋白β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团队合作揭示了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为肝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该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

【Science子刊】打破传统观念!北京大学罗冬根团队发现维持昼夜节律的新机制

2022-09-15

9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冬根研究员团队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n extra-clock ultradian brain oscillator sustains circadian timekeeping”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维持昼夜节律的新型电信号及其神经机制。原来,主时钟不是自给自足的,无法维持自由运行的行为节奏,而是需要来自时钟外超电位脑振荡...

【STTT】北京协和医院团队发现烟草致癌物如何诱导代谢和免疫抑制

2022-09-09

该研究发布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表明烟草烟雾诱导IDO1分解代谢色氨酸和免疫抑制以促进致癌,较低的IDO1可能是吸烟者抗PD1抗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IDO1高吸烟者患者可能受益于IDO1抑制剂与抗PD1抗体的组合。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2...

【柳叶刀子刊】北京协和联合湘雅——用于癌症检测和预后的血浆cfDNA甲基化标志物

2022-08-15

浆细胞无DNA甲基化已被证明在多种癌症的检测和预后检测中具有潜力。科学家深入研究了cfDNA甲基化在卵巢癌检测和预后中的性能。该研究发布于《eBioMedicin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2)00404-2/fulltext#seccesectitle003...

【参会提醒】第三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邀您明日相聚北京!

2022-07-27

 参会提醒 第三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将于7月28日在北京西郊宾馆银杏厅举办,以下为签到和防疫信息,欢迎您的到来! 签到时间:7月28日08:00-09:00 签到地点:北京西郊宾馆1号楼3楼签到处(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8号) 第三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防疫指引 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

【日程公布】第三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大咖云集,邀您相聚北京!

2022-07-18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单细胞测序从单个细胞水平对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或转录组扩增,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相比于群体细胞测序,更适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