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0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日程发布】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将于08月11日在海南三亚举办,免费报名中!
论坛背景 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生物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作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生物技术,类器官技术和细胞技术在发育生物学、精准医疗、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基因编辑、疾病建模、以及药物毒性、药效试验、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疗、健康促进等方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科技...
福利来啦!《类器官理论与技术》免费送给从事类器官相关领域的你,赶快领取,手慢则无!
《类器官理论与技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12月出版,主编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苏佳灿教授。 福利来啦!!!类器官和细胞产业高峰论坛(点击查看详情)将于2023年08月10-11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现场免费赠送30本主编签名版《类器官理论与技术》的福利,申领方法,在下方二维码处报名参加论坛,备注:申领类器官书籍,审核...
新突破! 大连化物所秦建华团队开发多器官芯片技术探究新冠感染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2023年6月22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秦建华团队及合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题为“Blood–brain-barrier injury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duced by SARS-CoV-2 in a lung–brain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利用...
【直播倒计时1天】类器官的构建与药物研发在线研讨会
类器官正在迅速成为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的有力工具,这些与自身器官结构类似的三维(3D)组织可在体外生长,形成其原生器官的“微缩版本”。类器官拥有从健康或病变的细胞和组织中自我培养的能力,并具有多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及药物研究中。尽管很多应用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以更精确和详细的方式揭示疾病机制,并实现更加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持续加速类器官技术的发展。 ...
【直播预告】类器官的构建与药物研发在线研讨会
类器官正在迅速成为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的有力工具,这些与自身器官结构类似的三维(3D)组织可在体外生长,形成其原生器官的“微缩版本”。类器官拥有从健康或病变的细胞和组织中自我培养的能力,并具有多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及药物研究中。尽管很多应用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以更精确和详细的方式揭示疾病机制,并实现更加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持续加速类器官技术的发展。 ...
Bioactive Materials |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教授/井莹莹教授/西安红会医院周凤金教授发表重要文章:骨软骨类器官芯片构建策略与应用
骨软骨相关疾病如骨关节炎是当前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疾病模型是基础研究的必备要素。体外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真实人体之间的差异性无法规避,最新的类器官与微流控芯片技术为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等骨代谢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药物筛查提供了新思路。骨/软骨类器官芯片(BCoC)系统是一种新的多组织平台,能够真实模拟机体的基本元素、生物功能和病理生理反应。本文讨论当前疾病模型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BCoC平台概念,...
Hans Clevers 团队类器官研究再突破!新型人脂肪肝类器官可用于CRISPR筛选新靶点药物
“organoid(类器官)”一词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但直到2009年来自荷兰Hubrecht 研究所的Hans Clevers及其团队成功用来自小鼠肠道的成体干细胞培育出首个肠道类器官,才宣告了类器官研究进入了新时代。 2010年,有研究发现小鼠胚胎肾干细胞分离再组合可形成肾类器官;随后,多种脏器类器官被成功构建。2017年,Hans Clevers等...
【Science】重磅!人类或能实现“器官再生”,中国科学家建立鹿角再生细胞图谱!
2023年2月23日,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邱强教授和王文教授团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黄景辉教授团队、长春科技学院李春义教授团队与吉林农业大学李志鹏教授团队等通力合作,首次在鹿角中发现、鉴定并分离了一群具有强大骨再生潜能的干细胞群。这一发现对于骨再生和骨损伤修复有重要的转化研究潜能,给哺乳动物器官再生、器官损伤修复带来新的洞见。 https://www.scie...
预测准确率高达83.3%!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等发表全球肺癌类器官药敏测试最大样本量研究
研究背景 01 肺癌是第二大被诊断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有超过600万人因肺癌死亡。发生恶性浆液性积液(MSE)的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差:总生存期 (OS) 为 5.49 个月,而没有 MSE 的患者为 12.65 个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精准医学——根据个体化因素和特定遗传靶点制定治疗方案——已被应用于提高治疗...
【Nature子刊】全球首个!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免疫系统的人类肠道类器官
近日,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 vivo development of immune tissue in human intestinal organoids transplanted into humanized mice”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在具有人源化免疫系统的小鼠肾包膜下移植HIO来生成含有免疫细胞的HIO,为未来研究感染或过...
【Cell子刊】人脑类器官首次接替大鼠大脑对光产生了反应,迈出重建受损大脑的第一步!
今年2月2日,由宾夕法尼亚大学H. Isaac Chen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类脑器官研究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更具体地说,迈出了利用类脑器官重建受损大脑的第一步。他们的研究不仅成功实现了人-鼠大脑的结合,还表明类脑器官能够接替大鼠大脑,以对视觉刺激做出反应。该研究发表于《细胞·干细胞》(Cell·Stem Cell)杂志。 https://www.cell.com/...
直播预告 | 类器官大家谈
类器官(organoids)是指利用干细胞、祖细胞、肿瘤细胞等在体外培养出的3D细胞培养物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组织类似物。2021年,类器官技术被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作为疾病模型,相比于传统2D疾病模型,类器官在阐明疾病的发展、稳态性和发病机理等与体内环境更加接近,在多领域将发挥重要,诸如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基因工程、免疫研究、组织再生等领域。2023年2月9日周...
【Cell子刊】类器官领域重大进展!复旦大学夏明宇团队成功建立首个具有功能性突触的耳蜗类器官!
近日,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夏明宇团队首次通过分期3D共培养系统建立了具有功能外周听觉环路的耳蜗类器官,并通过一系列形态学和电生理学检测,证实了类器官内细胞和突触的功能,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提供了复合类器官研究平台。该研究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上。 https://www.cell.com/stem-cell-reports/...
【Cell】 首次!斯坦福大学利用类器官精准定位新冠病毒进出鼻腔细胞的途径
2023年1月5日,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首次详细阐述了新冠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发现病毒通过ACE2受体附着在上皮细胞的纤毛上,并且使用纤毛作为进入细胞的通道。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1505-7#secsectitl...
喜讯!伯桢生物获近亿元A轮融资,打造全球领先一站式类器官模型平台
近日,伯桢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伯桢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原股东远毅资本超比例跟投。借助本轮融资,伯桢生物将进一步完善全球领先的类器官CDMO、CRO工艺技术体系,加快商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及运营,并开拓海外市场。 伯桢生物多谱系多癌种标准化类器官技术 伯桢生物深耕类器官行业底层技术创新,拥有全球领先的类器官...
【Science子刊】清除衰老细胞改善肝移植!爱丁堡大学新研究发现增强器官移植成功率新方法
近日,爱丁堡大学Ferreira-Gonzalez等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发表了一项题为“Senolytic treatment preserves biliary regenerative capacity lost through cellular senescence during cold stor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预防移植...
窦科峰院士领衔,全球首例异种多器官同期移植手术成功实施!
异种器官移植 01 近年来,同种器官移植已成为众多终末期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但供体短缺严重制约器官移植发展。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是未来解决器官短缺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陶开山教授表示:“此次研究以异种器官移植最佳供体——基因编辑猪为手术供体,以与人类基因组的同源性达94%、各项生理指标与人类接近的恒河猴为手术受体,进一步探索解决多器官衰竭难题,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