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26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马骏、柳娜团队发现肿瘤抑制放疗免疫激活新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柳娜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RIM21 inhibits irradiation-induced mitochondrial DNA release and impairs antitumour immunit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umour model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鉴...
“以毒促癌”实锤了!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团队最新研究揭秘乙肝病毒促癌的潜在机制
近日,由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黄爱龙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研究论文“O-GlcNAcylation of YTHDF2 promotes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in an N6-methyladenosine-depende...
【Aging】“神药”抗衰证据来了!斯坦福大学联合多大学发现二甲双胍通过DNA甲基化在长寿中的潜在作用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爱荷华大学、鸟取大学医学院、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医学院和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Aging上发表了题为“Metformin use history and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profile: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aging and longevity”的研究。该研究发现...
【PNAS】浙江大学开发光控肿瘤疫苗,可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诱导长效免疫记忆
2023年2月1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杭祥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以FDA批准可静脉注射的聚合物用于调控免疫药物的体内命运(如药代动力学和肿瘤靶向蓄积等),并开发光可激活的肿瘤原位疫苗,介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诱导长效免疫记忆。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
重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灿华团队研究发现癌症治疗新机制
2月2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灿华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PHGDH arginine methylation by PRMT1 promotes serine synthesis and represents a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揭示了PHGDH活性和丝...
万能蛋白被破解?加州大学最新研究揭示了肺细胞如何保护自己免受RNA病毒感染
近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APOBEC3B的蛋白质如何保护细胞免受许多不同类型的RNA病毒的侵害,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SARS-CoV2、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有助于预防疾病。研究论文“APOBEC3B drives PKR-mediated translation shutdown and protects stress granules in ...
拥抱和亲吻促进心脏健康!密歇根州立大学发现催产素可促进心脏损伤后再生
近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Oxytocin promotes epicardial cell activation and heart regeneration after cardiac injury”的研究。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种进化保守的大脑控制机制,诱导受伤的哺乳动物和斑马鱼心...
人造骨髓研究再突破!中科院/广州医科大学团队开发高度嵌合种子细胞,实现长期、多谱系造血
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来治疗多种恶性血液肿瘤和地中海贫血症等血液单基因遗传病。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主要是配型成功的血缘或非血缘供者的骨髓、外周血或者脐带血,来源限制条件多,数量有限,且成本高昂。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的患者常常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影响生存质量。 王金勇研究员介绍:“多能干细胞,包括天然的人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型多能干细胞等,是一种可以长期...
颠覆数十年错误认知!哥本哈根大学最新研究可使数百万人获益,并为开发更好的胰岛素制剂提供了新方法
近日,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多年来我们一直错误地估计胰岛素行为。研究论文“Enhanced hexamerization of insulin via assembly pathway rerouting revealed by single particle studies”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这一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剂量的很大一部分不...
运动能改善大脑功能!牛津大学最新研究:任何时候开始运动都不会太晚
2023年2月21日,中国台湾长庚医院、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何时运动都不晚,都能改善大脑功能。在成年期的任何时候进行任何程度的运动,都与晚年更好的大脑功能有关,终身保持运动是最理想的。 http://dx.doi....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姚雨石教授团队揭示记忆性肺泡巨噬细胞在肺脏发挥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
2023年2月20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良渚实验室姚雨石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表明,诱导组织定居型巨噬细胞的训练免疫/天然免疫记忆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组织特异性抗肿瘤策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3-01428-x#Sec11 ...
首次!西湖大学郑钜圣、郭天南团队合作揭示中国汉族人群血液蛋白质组的遗传机制
近日,西湖大学郑钜圣、郭天南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剑桥大学等团队首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揭示了血液蛋白质组的遗传机制。研究论文“Genome-wide genotype-serum proteome mapp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ross-ancestry differences i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susceptibili...
香港大学2023首篇Science:基因调控程序出错为何会导致癌症
2023年2月16日,香港大学李祥、翟元樑、黃永瀚及鲍秀丛共同通讯在《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在了解DNA编码的遗传信息如何被 "读取 ",以及为什么 "读取 "这些信息的错误往往会导致发育缺陷或癌症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c9318 研究背景 ...
最新!纽约大学揭示化疗对胰腺腺癌及其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2月13日,纽约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th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on human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nd its tumor microenvironment”,研究结果表明,化疗深刻影响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微...
Composites Part B | 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教授/井莹莹教授/西安红会医院周凤金教授发表重要文章:骨靶向工程化细菌外囊泡递送siRNA改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OP的常规药物治疗有很多副作用,包括生物利用度问题和毒性等问题,亟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基于RNAi的骨合成代谢基因疗法已被视为OP的潜在替代疗法,但由于缺乏特定的细胞靶向递送系统、半衰期短和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差,它受到了严重限制。细菌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
2023年第3篇!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揭秘三种RNA解旋酶作用机制,并提供癌症突变机制新见解
2月17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及张晓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Mechanisms of the RNA helicases DDX42 and DDX46 in human U2 snRNP assembly”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人U2 snRNP 组装中RNA解旋酶DDX42和DDX46的作用机制。 https://www.n...
惊!加州大学首创小分子药物竟逆转癌症驱动机制,可促进20种癌症的免疫治疗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称为rebecsinib的晚期临床前小分子抑制剂通过炎症诱导的蛋白质亚型(称为ADAR1 p150)逆转恶性过度编辑。ADAR1的这种恶性蛋白质亚型可促进20种不同癌症类型的免疫沉默,转移和治疗耐药性。研究结果“Reversal of malignant ADAR1 splice isoform switching with Rebecsinib...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团队发表首个中国人群帕金森病大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遗传因素在PD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截至目前,世界上已发表多个PD-GWAS成果,揭示了90余个风险基因位点;但这些成果大多基于欧洲血统人群,对于人口众多、人口日趋老龄化的中国人群而言,PD人群的遗传背景仍不明确。 为系统解析中国PD人群的遗传因素特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唐北沙教授牵头,联合众多国内外专家,构建...
【Scienc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耶鲁:表观遗传学结合数学以诊断及预测癌症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这篇综述论文指出,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将癌症的表型可塑性与驱动癌症的表观遗传变化联系起来。这种新的表观遗传定量方法可以更好地定义和测量基因功能中的表观遗传学缺陷及其与癌症遗传景观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更早地诊断癌症并预测其行为。 https://www.scien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