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15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noToday|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苏佳灿/长海医院崔进/红会医院周凤金发表重要文章: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载体用于靶向治疗骨疾病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和对骨病理微环境研究的深入,针对骨疾病部位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骨疾病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被动或主动抵达骨疾病组织或细胞后,可在病理微环境刺激下发生结构响应,实现负载药物的时空转运控制,从而显著提高骨疾病部位药物浓度,降低不良反应。本文讨论了骨生理微环境及纳米载体的骨靶向策略,重点关注了骨疾病背景下刺激因素与响应型药物递送系统...
【Nature】张锋团队重磅研究!借助AlphaFold开发全新蛋白质递送系统,革新基因疗法和癌症治疗
2023年3月29日,CRISPR基因编辑先驱张锋教授及其团队在《Natrue》期刊发表了题为“Programmable protein delivery with a bacterial 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张锋团队通过AlphaFold辅助蛋白质设计开发了一种蛋白质递送系统——改造、利用独特的细菌“注射器”...
四川大学罗奎团队:通过破坏肿瘤代谢可塑性治疗结直肠癌,新型纳米药物做到了!
近日,四川大学罗奎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上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稳定的金属-酚基聚合物纳米药物,通过破坏肿瘤代谢可塑性,从而抑制结直肠癌。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0548 纳米科学和肿瘤学 01&nbs...
【Nature子刊】重磅综述:“癌症之王”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
什么是新辅助治疗 01 什么是辅助治疗?什么是新辅助治疗?通俗的说,辅助治疗就是手术切除肿瘤后,还需要再接受抗肿瘤治疗,包括辅助化疗、辅助放疗、辅助靶向治疗等。而新辅助治疗,则是在手术前接受抗肿瘤治疗,再进行手术。新辅助治疗最初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中。在其他肿瘤,特别是胰腺癌中,一般认为新辅助治疗主要用于可切除或临界可切除手术的患者,对于一些局部进展期和远处转...
倒计时1天 | CRISPR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细胞治疗的应用进展专题研讨会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为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解析基因组学的强有力工具,而且也推动了基因编辑市场收入的快速增长。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细胞治疗,能利用来自患者或供体的干细胞、免疫细胞,来替代受损或患病的细胞进而刺激身体的免疫反应或再生。基因编辑技术与细胞治疗的结合,由于不需要导入外源基因,而且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缺陷基因进行修复,针对的疾病类型更多样,为许多疾病的治...
中山大学李孟鸿团队揭示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潜力
中山大学的李孟鸿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文章,发现丁酸梭菌(C.B)通过调控MYC等关键信号因子,重新编程结直肠癌中增殖、迁移、干性和肿瘤生长,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响应,为C.B用于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90976.2023.2186114 ...
【PNAS】重磅!斯坦福大学最新研究揭开癌症基因的“欺骗”面纱,提供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MYC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失调癌基因之一。近日,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发表研究论文“MYC-driven synthesis of Siglec ligands is a glycoimmune checkpoint”。研究发现MYC因果调节癌细胞表面的糖基化,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免疫逃避。使用M...
“癌症之王”的元凶!迈阿密联合哈佛等研究确定中性粒细胞是胰腺癌治疗耐药性的罪魁祸首
3月22日,由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西尔维斯特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进行的研究“Cell-autonomous Cxcl1 sustains tolerogenic circuitries and stromal inflammation via neutrophil-derived TNF in pancreatic cancer”,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期刊《Cancer Resea...
【Cell】重磅!癌症免疫治疗之前保持淋巴结完整可提高实体瘤疗效
2023年3月16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Cell》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这项在头颈癌患者中进行的人体临床研究显示, 在免疫治疗结束前保持淋巴结完整,可以提高对抗实体瘤的疗效。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3)00164-2?_returnURL 研究背景  ...
会议预告 | CRISPR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细胞治疗的应用进展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为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解析基因组学的强有力工具,而且也推动了基因编辑市场收入的快速增长。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细胞治疗,能利用来自患者或供体的干细胞、免疫细胞,来替代受损或患病的细胞进而刺激身体的免疫反应或再生。基因编辑技术与细胞治疗的结合,由于不需要导入外源基因,而且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缺陷基因进行修复,针对的疾病类型更多样,为许多疾病的治...
华中科技大学夏丽敏与黄文杰等揭示肝癌转移的新机制,开发新联合治疗策略!
转移仍然是肝细胞癌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晚期HCC的主要药物是多激酶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遗憾的是,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的临床疗效有限。 华中科技大学夏丽敏与黄文杰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了题为“FGF19/FGFR4-mediated elevation of ETV4 facilita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
显著缓解CAR-T细胞耗竭!上科大最新研究或可提高CAR-T治疗实体肿瘤疗效
3月8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皞鹏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吴海涛团队、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实验室,以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宋献民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Tuning Charge Density 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Optimizes Tonic Signaling and C...
【Neurology】9万人研究显示,经典降糖药有助于降低痴呆风险:使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降低16%的痴呆风险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AD 01 原因何在?简言之,这两种疾病均部分是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之一,而大脑中的胰岛素抵抗会导致AD以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一般认为,AD是由淀粉样蛋白β和tau蛋白质数量异常引起的:当其中一种或两种蛋白质在大脑中积聚,就会形成斑块和缠结,抑制神经元连接,进而损伤大脑功能。 研究人...
直击早期三阴乳腺癌临床痛点,首个个体化精准治疗TNBC项目正在进行中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治愈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30~40%的病人,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病人,可能会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临床医生经常面对患者的询问:“我能不能被治愈?”“我的复发风险有多大?”“我还能活多久?” 针对乳腺癌中最为凶险的三阴乳腺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乳腺肿瘤医院的刘强教授在最近的学术会议上所作的专题报告详尽阐述了《直击临床痛点...
联合治疗!华工医学院团队发现,经典抗凝药能通过“活血化瘀”,协助免疫治疗对抗“癌王”!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谢克平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Anticoagulants Enhanc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by Improving Tumor Microcircul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
重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灿华团队研究发现癌症治疗新机制
2月2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灿华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PHGDH arginine methylation by PRMT1 promotes serine synthesis and represents a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揭示了PHGDH活性和丝...
治疗升维!优赫得®在华获批首个适应症用于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无进展生存期四倍于既往晚期二线标准治疗,升维晚期乳腺癌治疗格局
【2023年2月24日-中国】第一三共与阿斯利康今日共同宣布,其联合开发推广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优赫得®(ENHERTU,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单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这...
惊!加州大学首创小分子药物竟逆转癌症驱动机制,可促进20种癌症的免疫治疗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称为rebecsinib的晚期临床前小分子抑制剂通过炎症诱导的蛋白质亚型(称为ADAR1 p150)逆转恶性过度编辑。ADAR1的这种恶性蛋白质亚型可促进20种不同癌症类型的免疫沉默,转移和治疗耐药性。研究结果“Reversal of malignant ADAR1 splice isoform switching with Rebecsin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