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19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研究:手臂上超过11颗痣 极可能是皮肤癌高危人士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员正研究一种新方法,让全科医生可以根据病人身上某些特定部位(如手臂)的痣的数目,迅速推断其全身的痣的数目,从而更轻易识别皮肤癌高危人士。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31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身上每多一颗痣,患皮肤癌的机会就会增加2至4%。科学家分析了1995年1月至2...
中科院与汤森路透联合发布《2015研究前沿》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在北京共同发布《2015研究前沿》报告。 报告甄选出了2015年的100个热点研究前沿和49个新兴研究前沿,对这些前沿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同时增加了149个前沿的国家表现的分析,以高度概括的视角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和日本6国在149个前沿的基础贡献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描述。 ...
精准免疫治疗国际研讨会暨河南鹤壁精准医疗研究院成立大会
为推动肿瘤临床诊疗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提高中国肿瘤临床诊疗水平,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主办,河南鹤壁精准医疗研究院(筹)及河南鹤壁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 “精准免疫治疗国际研讨会暨河南鹤壁精准医疗研究院成立大会” 将于2015年11月6 - 8日在河南鹤壁迎宾馆隆重召开。 组委会特邀来自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并就肿瘤的...
英国婴儿终身调查研究项目“夭折”
英国一项雄心勃勃的婴儿终身调查研究项目,日前因难以招募到足够的志愿者而“夭折”。而就在不到一年前,美国也取消了一项类似的对10万名儿童的终身追踪调查。这一事件提醒相关机构,需重新思考如何设计未来的出生组群研究。 据《自然》杂志网站27日报道,英国这个名为“生命研究(Life Study)”的项目,计划追踪采集8万名英国婴儿信息直至其长...
斯坦福大学团队研究了非细胞DNA检测肺移植的方法
他们的工作结果今日发表在了《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上,研究人员在51例患者中比较了他们的方法和活检的方法,而活检是目前公认德检测黄金标准。他们发现,他们的方法能够对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实现信息化,并且其灵明度可以达到100%,特异性达到73%,而这是通过志愿者1%的游离D...
《转》访王晓建:心血管疾病的转化研究与精准医疗
导语:“第三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于10月17-18日在沪盛大开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晓建博士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就“急性主动脉夹层新型血浆标志物”做了演讲。转化医学网在现场对王晓建博士做了专访。 HOW 和WHY 的碰撞 转化医学网:近几年“转化医学”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请您谈下对转化医学的见解。 王晓建:首先...
关于开展对唐氏综合征染色体疗法研究的建议书
中国智协: 一、我国唐氏综合征患者现状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但个体差异较大。 有数据显示,唐氏综合症的发病率大约为1/600~1/80...
【盘点】癌症耐药性精彩研究一览
时至今日,我们的科学家面临很多的医学难题,比如癌症,艾滋病,细菌性疾病耐药性等,其中癌症就是很难攻克的一大难题;近些年来,科学家已经在基因水平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来理解癌症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发生的原因,而肿瘤医学正在进入一个个性化治疗、精确治疗的崭新时代。经过很多年的探索研究科学家们已经使癌症成为一种可控制,甚至可治愈的疾病,使得患者的生存率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盘点】癌症液体活检技术研究进展
液态活检(液体活检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通量测序仪来检测漂浮在血液中小DNA碎片;这些碎片可能来自死亡的细胞,只要血液中存在“外来”DNA,如来自胎盘、肿瘤或者移植器官等的DNA碎片,都能利用液态活检进行检测。液态活检通过一个简单的血液检测可对遗传侵入进行定位、研究和监控,目前该检测的应用领域迅速增长。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年来液体活检的相关进展情况。 ...
美国大学研究用DNA签名替代艺术家签名 可防赝品
据外媒21日报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正在研发新的认证系统,将让艺术家们用少量合成的DNA给自己的作品签名,以防假冒。 据报道,这种处于研发阶段的新方法是在实验室合成DNA,而非艺术家本人的DNA。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艺术家的隐私,另一方面是个人DNA可能会被窃取和植入,从而损害这种防伪手段的可信性。 纽约州立...
习近平夫妇到访帝国理工学院 参观大数据和医疗机器人研究机构
伦敦当地时间2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在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的陪同下,参观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习近平在帝国理工学院参观了数据科学研究所和哈姆林研究中心。其后,习近平还与帝国理工学院的部分学生代表会面,其中既有伦敦当地的学生也有中国留学生代表。 数据研究“一带一路”政策的世界影响力 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毅可对...
环状RNA研究培训班华东站—晶能生物为您科研添能量!
环状RNA测序是新兴的转录组测序技术。过去普遍认为细胞内的非编码RNA多以线型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环状RNA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量远高于普遍认识水平。环状RNA可以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例如封闭miRNA的作用、调节本位基因的表达等,是非编码RNA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晶能生物作为国内高通量测序的先行者,一直...
美敦力首次研究发现心脏猝死基因
10月16日——美敦力公司近日从两项独立研究中发现了与致命的异常心脏节律有关的基因,该发现尚属首例。该研究结果在伦敦2015年欧洲心脏病大会的热线分会上正式公布。 两项研究都采用了基因“标记”技术,来确定哪些基因的异常可能导致危险的心律以至于引发心脏性猝死(SCD)。起初美敦力的DISCOVERY(诊断数据对疾病管理的影响以及遗...
Cell子刊:HIV研究大多搞错了对象?
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源自血液的T细胞能够抵抗HIV感染中的主要死亡通路。对HIV最敏感的其实是淋巴组织T细胞,正是这些细胞的死亡导致HIV感染发展成艾滋病。 虽然98%的CD4 T细胞存在于淋巴组织,但HIV研究大多使用血细胞。研究人员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血细胞...
【盘点】全基因组测序助力疾病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及投资的加大,科学家在其研究中不断开始使用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相关的测序技术的应用也加速了研究者的课题研究的深度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即是对未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个体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在1986年研究者Renato Dulbecco提出人类基因组定序,全基因组测技术包括提取基因组DNA...
【盘点】癌症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个体化治疗是当代医学理念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是充分考虑患者个体的遗传因素、一般状况(如性别、年龄、体重、病理生理特征等)以及同时服用其他治疗药物药物等综合因素,制定针对个体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等。 进行个体化治疗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病人,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合适的治疗。陈志南说,患者的药物代谢存在代谢酶、变异体和受体基因的差异,实现个体化治疗的个性药物及其...
范德堡大学同BioReference实验室合作开展肿瘤测序研究
今日,美国范德堡大学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表示,他们将同BioReference实验室合作开展癌症患者肿瘤特性分析研究。 根据多年的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开发出一种针对肿瘤和恶性血液病的新一代测序检测板,并且使其在2016年在临床肿瘤研究中投入使用,这种检测板预计将包含超过300个基因,同时还可以靶向SN...
清华高宁研究员连发多篇Nature及子刊文章
清华大学生科院的高宁研究员本季度已经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项重要成果。日前他又和雷建林教授、Uppsala大学的Suparna Sanyal合作,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揭示了一种重要的核糖体分解因子。不利的细胞条件往往会使核糖体在mRNA上出现与生产无关的停滞,而这种因子能够在压力条件下挽救这些核糖体。 ...
研究发现生吃大蒜不容易得癌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生吃两次大蒜的人,患肺癌风险几乎降低一半。 中国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选取了两组受试者,就饮食习惯进行了对比。一组为1424名肺癌患者,另一组为4500名身体健康的成年人。结果发现,经常吃大蒜的人患上肺癌的可能性降低44%。即使研究人员考虑了是否吸烟后,生吃大蒜仍能让肺癌风险降...
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资助Broad研究所4000万美元进行大规模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
今日,Broad研究所表示,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将资助他们4000万美元用于对2万名个体进行大规模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这项资助项目是NHLBI的Trans-Omic精准化医学研究计划(TOPMed)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研究者最开始的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来进行复杂疾病发现的第一个阶段,相关研究发现或为科学家们提供一种资源来帮助调查影响疾病风险的因子,帮助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