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67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科学家开发出可用于医学研究的人工分子转运蛋白

2014-12-22

  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表示,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携带跨膜单一原子的人工转运蛋白,其为开发一系列新型小分子来进行纳米研究及医药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线索。   每一个人类细胞都由脂质层所包围,而脂质层作为天然的分子屏障,其可以保护细胞器及其它元件,而这种细胞“皮肤”也很...

Nat Med:科学家揭示外套细胞淋巴瘤发病的分子机理

2014-12-22

  近日,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非霍奇金淋巴瘤亚群外套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理,尽管目前有许多新疗法,但外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依然很低,研究者表示,在许多淋巴瘤细胞中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已经不再发挥功能了,这就会促使淋巴瘤细胞失控繁殖,研究人员开展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为何淋巴瘤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不再具有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年度十大科技热词出炉: 移动医疗入选

2014-12-21

科技可以超越时间,让我们预见人类社会的未来:“APEC蓝”表明,雾霾可以根治,蓝天终会回归;“登陆彗星”只是一个开始,太阳系起源之谜将逐渐破解;医学正在革新,“移动医疗”会让医疗服务更快捷、更具针对性;“马云”引领了创新,属于中国的创业时代正在到来。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日前遴选出本年度十大科技热词,它们是2014年的科技烙印,也是科技史上的...

2014七大有关返老还童的科学研究

2014-12-20

时间过得真快,2014年马上就要离我们而去,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5年,又有人在感慨,“苍天呐,我们又老啦!“,想想看自秦王统一天下后,寻找返老还童灵丹妙药的传说故事,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对此,小编今天也按耐不住以往对生命领域的激情,对2014年发生生命领域里,生命”大咖“们发表过的有关”返老还童“的科学研究进行了一一回顾。希望你们喜欢。 血液中或有返老还童因子 ...

《科学》预测2015年科研热点(生物类)

2014-12-19

  Science杂志公布了2015年值得关注的科研热点,也就是在未来一年内有可能出成果的研究方向。这包括北极海冰,复合免疫疗法,干细胞制备等。   联合免疫疗法 COMBINED IMMUNOTHERAPY   两年前,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将榜首颁给了癌症免疫疗法,在这两年内癌症免疫疗法持续升温,目前一大焦点就是联合两种...

Nature封面故事:《自然》杂志2014年度10大科学人物

2014-12-18

本期封面是关于《自然》杂志编辑评选出的2014年度10大科学人物的。 今年的十大人物包括: 1、Andrea Accomazzo,他是将Philae探测器降落在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上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任务的飞行主管; 2、Radhika Nagpal,他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方面的迅...

美生命科学中心100万美元助研一次性埃博拉检测方法

2014-12-18

马萨诸塞州生命科学中心昨日宣布了一项100万美元的科研拨款用于一种快速、一次性、分子诊断埃博拉病毒的检测方法的研发。 该项目包括了公司,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的合作。该项目由全民诊断公司领导,合作伙伴包括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剑桥咨询公司,Eiken,BBI和塞拉利昂的WellBody联盟。在合同的条款下,合作伙伴将寻求增...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白血病致病基因

2014-12-17

  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湘雅二医院医学研究团队从临床疑难病例入手,运用科研手段破译了一种新型白血病的致病基因,对揭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分子血液病研究室张广森教授介绍,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新的亚型,并克隆了该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致病基因“GTF2I-RARA...

一名科学记者的基因检测之旅

2014-12-16

  Jennifer Couzin-Frankel与两个孩子正在做游戏 和很多人一样,她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基因检测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家人的健康。   Jennifer Couzin-Frankel是一名记者,不过《纽约时报》的文章标题却很少与她本人具有相关性,这正是今年秋天她对此流连许久的原因。这则报道的标题是“...

2014年Science 杂志亮点研究成果

2014-12-15

  Science及其子刊   [1] Science:研究揭示共生肠道微生物如何调节宿主免疫反应   根据西奈山Icahn School of Medicine一组研究人员最新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证实:GM-CSF蛋白在维持肠道免疫耐受起到重要作用,蛋白缺陷会增加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IB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EMBL科学家发布新荧光标记技术

2014-12-11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科学家们在12月8日的《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一种新标记技术,为人们揭示了小鼠神经系统的更多细节。研究者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使用各种人工标记,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提高荧光成像的分辨率。   “这一技术能帮我们看到之前看不清楚的细节,”这项研究的领导者,EMBL的Paul Heppenstall说。“比如皮肤上毛发附近的神...

如何撰写独特的科学论文:引用,而不是抄袭

2014-12-11

科学,是共同合作努力得到的结果。现今科学家的工作是以过去几代科学家工作为基础。例如,如果没有CarlLinnaeus1以及跟随在他之后对那些成千上万种物种命名的人们,那么今天,比如当一个生态学家要发表一篇新的研究时,就不得面临试图描述森林中每一个物种。然而,我们作为科学家,在他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研究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人的工作成果,而不是将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发表。就如,Lin...

Ecosphere:科学家首次绘制出了人类疾病全球图谱

2014-12-10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cosphe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绘制了引发人类疾病的病原菌图谱,该图谱中研究人员将世界分为许多不同疾病发生的区域。   研究者表示,依据传播媒介相关的人类疾病,世界可以被分为7大区域,这些疾病媒介都包括通过害虫进行的传播,比如蚊子传播的疟疾;而依据非病原媒介相关的...

全球500强制药公司研发科学家生存指南

2014-12-09

最近一阵筹备职业生涯讲座,和很多朋友交流,感触颇深。中国人在跨国大公司混,大多是技术出身。很多人忙碌了一辈子才发现,闷头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没有前途的。漫漫职业生涯中,危机四伏,逆水行舟,稍不注意就会被踢出游戏圈子。今天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同探讨专业技能之外的“虚技能”。 1. 提升价值 职业打工,你就是商品。不能创造价值就会被淘汰。技术和知识本身不是价值;提供解决方案...

干货: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通知出炉

2014-12-09

一、项目申请 (一)项目申请接收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5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自2015年3月2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法定节假日不办公)。   2.2015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

真实的科学家:他们,就是这么有“范儿”

2014-12-08

  长久以来,公众头脑中的科学家被“定格”于这样的形象: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埋首于瓶瓶罐罐或各种奇怪的仪器之间,他们常常不苟言笑,过分严肃。总之,世人眼中的科学家大都聪明过顶,但过着单调、枯燥而寂寞的生活,似乎终其一生也不会被人理解。   另一方面,如此这般概念化、模式化的想象为科学家蒙上了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他们似乎太过高冷,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以苦为乐、不...

美丽&智慧:盘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女科学家

2014-12-05

  在性别不再成为界限的今天,不少女性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前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里的那些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女科学家们吧~   1.乔杰   乔杰,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

盘点2014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5大研究突破

2014-12-04

“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项目启动   9月21日,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正式启动。据介绍,今年生命科学领域一共启动5个团队项目,其中4个团队在北京,另外一个团队在广州。 “干细胞多能性与体细胞重编程”创新研究群体将以多能干细胞调控网络及其定向分化机制、体细...

TIME:2014年生命科学领域四大重要发明突破

2014-12-01

时代周刊(Time)在11月21日发布了2014年各领域的重大发明突破,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包括4项。这些技术除了趣味性强,且通过创新的方法向我们展示如何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Pillpack线上药房 PillPack的初创药房公司核心是一个能将你的药品全部有序放进叫做“药剂包”的蓝色小盒子,它是一个带着时间日期的塑料包装。从此琥珀药瓶会被一张由药物组成的...

PLoS Genet:科学家揭示为何某些人群对HIV-1天生免疫

2014-11-30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很好奇为何HIV-1可以使某些个体快速致病,难以使另外一些人群感染,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一项HIV-1的遗传突变及其感染细胞的相关研究,揭示了HIV-1的致命弱点,为开发治疗HIV-1感染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希望。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