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515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子刊】新研究展示如何测试抗癌药物有效性

2022-01-18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方法来找出一种药物对癌症的疗效。他们的研究结果详见《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篇新论文,题为“Tumor collection/processing under physioxia uncovers highly relevant signaling networks and drug sensitivity”。 ...

【AACR子刊】发现一种与结直肠癌相关的重要细菌蛋白,有望开发预防药物!

2022-01-17

根据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引起常见食物中毒症状的细菌菌株往往含有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会损伤肠道细胞中的DNA,潜在地引发结肠癌。 这一发现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全世界每年大约200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中,有一些来源于短暂的、看似轻微的食物中毒事件。它还指出了未来通过中和新发现的毒素UshA来生产预防结直肠癌的药物的可能性。 相关研究结果题为“Bacterial...

【ACS】变废为宝!大肠杆菌也能制药,抗癌、抗寄生虫、抗菌的天然苯并恶唑就靠大肠杆菌了!

2022-01-17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化学工程系Artie McFerrin项目(是美国规模最大、得到充分认可的项目之一)的助理教授朱学军(Xuejun Zhu,音译)博士与研究生欧阳焕荣(Huanrong Ouyang,音译),以及两名本科生Joshua Hong和Jeshua Malroy正在利用大肠杆菌生成天然的苯并恶唑,希望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开发出一种更有效、更环...

【Science子刊】CAR-T疗法如何更“牛”?双受体T细胞:有望减少癌症复发并提高免疫疗法的有效性

2022-01-17

尽管使用T细胞治疗的患者缓解率很高,这些T细胞在实验室中被认为是精英癌症战士,但仍有相当多患者的癌症总是会复发。 据估计,CAR-T细胞疗法——突破性的癌症免疫疗法——有30%到40%的持久缓解的成功率。这意味着相当多的病人没有这么幸运。为了提高成功率,世界各地实验室的医学科学家正在寻找使CAR-T细胞癌症治疗更有效的方法。 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最初是...

【Science】人类免疫系统中的“死亡蛋白”起源于细菌!这是怎么回事?

2022-01-14

昨日(1月13日),这项研究线上发表于《Science》,题为“Bacterial gasdermins reveal an ancient mechanism of cell death”。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防御疾病的武器,其组成部分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进化出了生命形式。这项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吸纳了已经存在的元素,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以新的方式利用这些元素,满...

一米生物参加深圳CMEF展会圆满结束

2022-01-14

CMEF展会:2021年10月13日—10月16日,第8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在深圳开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创新科技 智领未来”。会议覆盖医疗健康行业全产业链,聚焦行业发展热点,以科技驱动产业发展,用智慧引领行业未来,促进国内国际医疗产业发展双循环。感谢各位的莅临!让本司有机会与大家深入发展。为期4天的展会,一米生物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示、介绍了我们的产品!...

【Cell子刊】救救抗生素吧!研究人员发现遏制细菌耐药性的新方法!

2022-01-13

最初,PBT2是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和亨廷顿舞蹈症的药物。来自彼得·多尔蒂感染和免疫研究所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PBT2分子还可用于遏制细菌对一线抗生素的耐药性。 该研究是由多尔蒂研究所实验室负责人,墨尔本大学教授Christopher McDevitt带领的科研小组完成的。这一发现可能会成为遏制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增强的有力武器,使青...

【Cell子刊】新发现!“双重人格”蛋白质,既是抵御癌症的“防火墙”,又是促进癌症的“推手”!

2022-01-12

昨日(1月11日),《Cell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题为“Coordinated post-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 by UNR/CSDE1”,揭示了一种重要的分子机制,该机制是构成人体对抗皮肤癌发展的自然免疫力的基础。这一发现为皮肤癌在细胞水平上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发现治疗这种疾病...

【Cell子刊】研究人员发现控制预后“潜力股”三级淋巴结构形成的机制!

2022-01-12

三级淋巴结构通常出现在淋巴系统之外。他们富含免疫细胞,与淋巴结等结构具有相似的构造功能。然而,我们对三级淋巴结构形成的原因知之甚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抑制癌症患者T细胞中SATB1蛋白的分泌,会分化大量的Tfh细胞。Tfh细胞与B细胞反应将形成肿瘤内三级淋巴结构,使得肿瘤发育更加缓慢,从而延续癌症患者的生命。 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近期于《Immunit...

【Clin. Cancer Res.】Theranos欺诈是真,但“滴血验癌”也不假!这是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方法!

2022-01-11

近日,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题为“Metabolomic Biomarkers in Blood Samples Identify Cancers in a Mixed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Symptoms”。 https://doi....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5)在武汉完美落幕,领因生物带您回顾精彩瞬间

2022-01-10

王忠林在开幕式致辞中对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5)在武汉的召开表示欢迎和感谢。 他在致辞中讲到:基因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 武汉是基因技术创新发展的理想之地,是基因技术人才聚集地,基因创新成果转化地,基因产业发展承载地。 武汉有130万在校大学生,15名生物领域院士,并引进相关...

【Science】“CAR-T之父”Carl June及团队再创佳绩!体内注射一次mRNA,即可产生治疗心脏损伤的CAR-T细胞

2022-01-08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实验性的免疫疗法可以通过单次注射mRNA ,暂时重组患者的免疫细胞以攻击特定靶标,这与基于mRNA的新冠病毒疫苗类似。 这项重磅的研究成果发布于1月6日的《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R T cells produced in vivo to treat cardiac injury”的文章。他们展...

【JNCI】人工智能帮助癌症患者避免过度辐射!

2022-01-08

凯斯西储大学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AI)来识别哪些患有某些头颈癌的患者可以从降低放射治疗和化疗等治疗强度中获益。 研究人员使用了与他们在凯斯西储大学计算成像和个人诊断中心(CCIPD)近十年来开发的相似的AI工具。 他们要求计算机分析从6个医院系统的439例头颈部癌症类型——被称为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中采集的组织样本的数字化图像。 ...

【Cell】复旦、中科院团队首次揭示了奇妙的指纹图案和肢体生长的基因有关,并绘制了全球首张“人类表型组导航图”

2022-01-07

在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指纹的形状——无论是圆形的、波浪状的还是缠绕状的——是受负责肢体发育的基因的影响,而不是皮肤图案。这项研究发表在1月6日的《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imb development genes underlie variation in human fingerprint patterns”的论文,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人类基因和表型特征之...

【研究】中科院钱文峰团队发现了“Omicron变种可能来自小鼠”的新证据!

2022-01-06

来自北京中国科学院的钱文峰团队最近报告了一项有趣的新证据,表明Omicron变种可能来自小鼠。他们的论文发表在BioRxiv预印本服务器上,并在几天后就被《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迅速收录并发表,并且推翻了普遍的理论,即Omicron的多突变刺突序列一定是在一个严重的免疫缺陷患者的长期感染下进化的。 https://www....

喜报:热烈祝贺一米生物CEO李为为女士入选中国医药城第十一批“113人才计划”

2022-01-06

李为为女士此次入选的项目是生物样本 DNA/RNA 采集保存技术。该项目主要聚焦多种生物样本的采样和保存,为开展基因检测和生物样本检测提供高品质采集器,致力于促进我国诊断学科发展。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多项专利,且已实现研发成果的落地转化,其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包括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唾液DNA采集保存器、尿液RNA采集保存器以及粪便/肠道微生物采集保存器等,其中部分产品...

【Nature子刊】重大发现!对静息CD4+ 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将其功能最大化

2022-01-05

目前,LMU Max Avon Pettifogger研究所的Oliver T. Kepler教授首次发现了一种快速又高效的基因编辑方法。这项技术可以改进HIV的生物学功能特征以及提高CD4+T细胞的免疫功能。 近日,这项研究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题为“Rapid, efficient and activation-neutral gene edit...

【Science子刊】40年了!被自己独特的生物学“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可能打破这一现状,隐藏着结束全球祸害的秘密

2022-01-05

一些被诊断患有艾滋病毒的人能够在没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甚至干细胞移植的情况下就可以根除病毒,他们拥有自然抑制病毒并实现医学上可验证的治愈的能力。 科学家称这种小群体为“精英控制者” (elite controllers),反映了他们控制最臭名昭著的病毒之一的独特能力。 最近几个月,这些患者中有两名患者在科学文献中名声大扬,每位患者主要以代号命名:“旧金山病人”...

【Nature子刊】利用干细胞类器官模型,揭示受COVID-19损伤的肺和肺纤维化中独特的干细胞轨迹

2022-01-04

COVID-19等疾病对肺部造成严重损伤,引发异常干细胞修复,从而改变肺部结构。损伤后异常的干细胞分化可阻止正常肺功能的恢复。 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于近日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合作研究中,UCSF研究人员Jaymin Kathiriya博士和Wang Chaoqun博士发现,严重的肺损伤可以触发肺干细胞发生异常分化。Drs....

【Cell子刊】太空商业化?利用外太空推进干细胞科学和医学!

2022-01-01

更有效地生产大批量干细胞的秘密可能在于接近零重力的太空条件。美国西达赛奈(Cedars-Sinai)的科学家们发现,微重力有可能通过促进干细胞的快速大规模生产,为挽救生命做出贡献。 由Cedars-Sinai领导并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Stem Cell Reports》上的一篇题为“Biomanufacturing in low Earth orbit for regenerat...


Baidu
map